时间:2024-03-26 浏览量:
宝宝打屁股针的危害 一般在哪个部位打针
一、宝宝打屁股针有哪些危害
打屁股针也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手段,对孩子来说至少会有疼痛的感觉,还有可能会导致肌肉纤维受损而引起纤维增生变成结节。所以一般能吃药治好病的话,就不要轻易打屁股针。另外,还要注意所用的药物是否对孩子有影响。因此,最好不要轻易打屁股针。
孩子生病后,一些家长和医生都愿意选择肌肉注射,主要是臀部肌肉注射的办法进行治疗。其实肌肉注射的并发症很多,有些还比较严重。常见的并发症有局部硬结形成、出血或血肿、脓肿,局部坏死、神经损伤等。严重的在2~3年或更长时间后出现臀部肌肉挛缩、硬化。致使孩子长大后走路姿势异常、腿部上抬困难等症状。
如果注射的药物刺激性较大、注射部位不正确或反复多次肌肉注射,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更高。既往“能吃药不打针,能打针不输液”的观念必须重新认识。故此,孩子生病尽量不要打针,尤其是臀部肌肉注射针,以提高孩子今后的生活质量。
二、打针能导致肌肉萎缩吗
偶尔打针,对一般人来说并无大碍,但有些人皮肤会有比较严重的反应,特别是多次、长期注射某些种类的药物,皮肤会出现红肿、结节,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,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,也是造成治疗中断的原因之一。
原因:与药物、体质等有关
肌注发生硬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主要是药物吸收缓慢或注射的深度不够,与药物种类、注射方法、体质因素有关。
◆药物因素
某些药物的溶解度很小,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油剂、黄体酮油剂等,注射处常因吸收缓慢而形成硬结。又如氯喹、土霉素、地高辛等,在注射部位极易析出药物结晶,难以吸收,形成肿块。过去常把青霉素钾盐溶解在苯甲醇内,以减轻注射时的疼痛,但这样容易导致硬结,引起肌肉萎缩。
还有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,如青霉素钾盐、氯霉素、链霉素、林可霉素和氨茶碱、硫酸阿托品、治疗贫血的铁剂等,注射后都容易出现硬结、疼痛。
◆注射因素
因肌注深度不够(操作不当或患者身体肥胖),药物注入脂肪层,而未达到肌肉层时,药液在脂肪层内停留时间较长,刺激组织,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。
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肌注,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则延长,蓄积而形成硬结。如长期肌肉注射胰岛素,就会出现局部皮肤硬结、红斑甚至感染。
患者接受注射时精神过度紧张,肌肉不能放松;或者每次给药量过多,超过5毫升,这些都会增加形成硬结的机会。
◆体质因素
当患者长期卧床时,其肌肉活动量相对减少,药物的吸收速度变慢,逐渐形成硬结。某些人接种疫苗,接种部位可有红肿热痛痒并伴低热等症状,如接种百白破引起硬结。此外,疤痕体质的人易发生注射致皮肤结节。
三、肌肉注射的部位是哪些地方
通常选用肌肉较厚,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臀部,生活中常称为“在屁股上打针”,其实还可以打在上臂的三角肌。它与皮注的区别在于,所注射的药液刺激性较强,药量较大,使用更大的针头和针管(皮注用1毫升针管,肌注用2~5毫升的针管),进针更深且针管与皮肤表面垂直。
临床上进行肌肉注射,一般都采用臀大肌,也有采用三角肌和肱二头肌注射的,但对三角肌进行肌肉注射的具体部位,一般认为在整块肌肉上都能进行注射。但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,有个别病例由肌肉注射位置不当导致桡神经和腋神经的损伤,有的是直接利人挽神经和胶神经干。
方法1:拇指定点:患者俯卧或站立,术者一手中指指腹(注射左侧臀部术者取左手,注射右侧取右手)置于患者髂前上棘,拇指平行向后并弯曲,指尖所触处即注射点(约在大转子内侧上方2~3横指处)。
方法2:三线定区:(1)水平线:从髂前上棘绕向背侧至臀裂;(2)垂直线:作平分一侧臀部与水平线相交的垂直线。
四、怎么判断孩子要不要打针
1、严重的细菌感染:如化脓性扁桃体炎、中耳炎、肺炎、脑膜炎、猩红热、阑尾炎等。
2、脱水比较严重:比如孩子肠胃不舒服,腹泻和呕吐都很严重,又吃不进去东西,为了避免脱水严重,这时候需要输液。
3、哮喘发作:宝宝的哮喘发作情况比较紧急,如果不及时用药,有窒息的危险,此时可能需要立即向身体内注射一些平喘的药物。
4、比较紧急的疾病:比如喉炎,喉炎的发病比较急,需要尽快向身体内输送一些抗生素或者激素类的药物,以避免情况恶化。
5、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: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,会让患者觉得全身奇痒,非常难受,这时候需要输液帮他立即缓解症状。所以,为了防患于未然,建议合理用药,凡能口服的,避免注射。如果必须要肌肉注射的,疗程应尽量短,最多不能超过2周。